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原创 品论 查看内容

周仓形象、故事漫谈

2021-2-18 16:59|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5226| 评论: 0|原作者: 岳麓韶阳

摘要: 今时今日,当我们走进全国各地的关帝庙,除了可以看到威风凛凛、庄严肃穆的关公塑像,还可以看到关公的左辅右弼:左手下一位持将印(或手捧《春秋》)的玉面小将是关公的长子关平;右手边另有一位将军,他黑面虬髯, ...

今时今日,当我们走进全国各地的关帝庙,除了可以看到威风凛凛、庄严肃穆的关公塑像,还可以看到关公的左辅右弼:左手下一位持将印(或手捧《春秋》)的玉面小将是关公的长子关平[1];右手边另有一位将军,他黑面虬髯,横眉怒目,张口叱咤,持刀侍立。这位将军正是关公忠诚的伙伴与得利的助手,也是本文的主角——周仓。


一 周仓的人物形象起源及历史原型

周仓的形象与名声,早已深入民间大众心中,然而遍览史料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的关羽,并没有一位名叫周仓的手下。

周仓这一人物最早现身,应当在元代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以及元曲大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关大王单刀赴会》中。《平话》是《三国演义》的蓝本,行文比较粗糙,人物事件也略显混乱。该书中的周仓以诸葛亮手下将校的身份出现,而非关羽的跟班。他受诸葛亮派遣,用木牛流马押运粮草,后来木牛流马被司马懿截获,周仓又被派去戏弄司马懿。或许《平话》作者创造这样一个人物且为其取名为“周仓”,最初目的就是让他与运送军粮产生联系[2]。

在元杂剧《关大王单刀赴会》中,关汉卿先生将周仓设置为关羽的贴身护卫[3]。该作品中周仓的历史原型比较明确,应当来自史书中关公身边的一名将校: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

经过关汉卿先生的拼接,这位在吴蜀双边会晤中直言呵斥鲁肃的无名将校,终于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周仓。这一创举也成为了民间文艺作品中周仓形象的滥觞,后来,包括《三国演义》在内的小说、评书、戏剧等作品多沿袭这一设定,同时通过不断的艺术加工使周仓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深入人心。最初出现在《平话》中的周仓,反而随着新人物形象的确立与走红,逐渐湮没无闻。

《三国志》12周仓立绘

二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周仓形象

《三国演义》中周仓的人生轨迹比较清晰,虽然作为配角并无太多戏份,但亦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这些情节我们还可以大致总结出该人物的一些特点。

周仓初次登场是在小说第二十八回,作者借裴元绍之口与关公之眼,介绍了周仓的外貌、本领、籍贯、生平等信息。按原著设定,周仓乃关西人,生得黑面长身、板肋虬髯、形容甚伟,更兼两臂有千斤之力。周仓初为黄巾张宝部将,在张宝死后啸聚山林。周仓仰慕关公威名许久,故而诚心相投。这一段描写的周仓一片赤诚,言语无不发于肺腑,细品之下,令人动容[4]。

在后续情节中,周仓便作为关公贴身持刀护卫的角色出现,与关平共同担当关公的左膀右臂,一如我们在关帝庙中所见。

原著第六十六回,关公单刀赴会,周仓贴身护持,声势雄壮:

辰时后,见江面上一只船来,梢公水手只数人,一面红旗,风中招飐,显出一个大“关”字来。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傍边周仓捧着大刀;八九个关西大汉,各跨腰刀一口。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如前文所述,小说家把呵斥鲁肃的戏份也给了周仓:

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
——《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这一回的周仓既有持刀侍立时的威武雄壮;又有呵斥鲁肃时的率直、莽撞;更有与关公配合时的心有灵犀。虽然只有寥寥几笔着墨,但人物形象可称鲜明。

原著第七十四回,周仓又凭借过人的水性及勇力,生擒了猛将庞德:

众军皆降,止有庞德一人力战。正遇荆州数十人,驾小船近堤来,德提刀飞身一跃,早上小船,立杀十余人,余皆弃船赴水逃命。庞德一手提刀,一手使短棹,欲向樊城而走。只见上流头,一将撑大筏而至,将小船撞翻,庞德落于水中。船上那将跳下水去,生擒庞德上船。众视之,擒庞德者,乃周仓也。仓素知水性,又在荆州住了数年,愈加惯熟;更兼力大,因此擒了庞德。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这一回是关公的高光时刻,周仓作为关公最忠诚可靠的伙伴之一,也跟着关公一起走上了人生巅峰。擒于禁、斩庞德的军功章,也有周仓的一份。

然而在紧随其后的七十五至七十七回,关公便受到曹魏与东吴的夹击,败走麦城继而被擒,最终惨遭杀害。在得知关公死讯后,周仓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刎殉难——此前关平已与关公一同就义,赤兔马为主人绝食而死,文官王甫亦堕城死节[5]。如此惨烈悲壮的情景,笔者虽不是铁杆蜀粉,也欲为之掩卷垂涕,发一大哭!

至此,周仓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也已明晰,他是一位看起来比较粗犷的关西大汉,力大无穷,熟谙水性,忠烈勇猛。周仓是关公的仰慕者,也是关公最忠心的追随者。自从跟定关公的那一天起,他的命运就与关公紧紧联系在一起,患难相随,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三国演义》的作者将关羽塑造为千古不朽的忠义武圣,周仓又何尝不是武圣光辉形象的延伸与投影?

国漫《口水三国》中的周仓形象

三 地方志及道教神仙谱中的周仓

《山西通志》、《平陆县志》等清代地方志中,说周仓是平陆县人,这应当属于附会之说,有蹭名人热度之嫌[6]。但我们亦可由此推测:周仓的人物形象在清代已经深入人心。究其原因,应当是自北宋直至明、清,关公的地位一路飙升,成为民间共同信仰、崇拜的神祇——尤其是明、清两朝,关公的官方封爵由王而至帝君;被元杂剧所创造并由后来的小说、评书、戏曲等发扬光大的周仓,身为关公最忠诚的伙伴、助手,地位自然也跟着关公水涨船高。笔者的这一推测,在道教的神仙宝诰中也可觅得些许佐证:

志心皈命礼,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掌上中下界之权,管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天诸神,监制群仙群职,德圆妙果,无量度人,万灵万圣,至上至尊 忠孝祖师,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
——《关圣帝君宝诰》

紧接着这篇《关圣帝君宝诰》之后,是《关太子宝诰》以及《周将军宝诰》。“关太子”无疑是关羽的长子关平——关羽受封为帝君,长子关平自然晋升为太子。而周将军即为周仓:

志心皈命礼,扶天勇将,察地猛神,铁须银齿,黑面朱唇,精忠特立,劲节惊人,稽查善恶,纠察凡尘,明明显赫,处处游巡,锄奸除恶,救世忧民,忠臣义士,护彼超伸,乖儿逆子,不胜怒瞠,维持世教,匡正人伦,斩妖护法,大道常存,最灵真宰,最显神君,护朝护国,刚直忠勇大天尊!
——《周将军宝诰》

这篇宝诰描述周仓外貌为“铁须银齿,黑面朱唇”,形容周仓性格为“刚直忠勇”,皆与民间传说中周仓的形象特点相吻合。值得注意的是,《关圣帝君宝诰》中关羽被称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贞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经笔者查证,这两个称号产生于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7],那么前述三篇宝诰的定稿应当不早于明崇祯时期。这也可印证笔者前文的猜想:周仓这个人物至早在明末清初之时,经由民间传说长期发扬光大,并借官方造关羽为神的东风以及道教的助力,走上了被崇拜的顶峰,并一直延续至今。

关圣帝君画像——左关平,右周仓

四 汉族及兄弟民族民间故事中的周仓

我们已经知道,周仓几乎是纯粹的民间文艺造物,所以,周仓身上最有趣的故事,还要到民间去寻找。

首先是来自某位公众号读友放送的评书故事:“周将军在评书评话里形象更加精彩,有的地方故事周仓会用银枪而且武艺和关公五五之数;会水,轻功高强,膂力很大,而且飞毛腿,并且有了字,字海寿,能用一柄鹰鸟紫金锤,而且是步下高手,能够平徐晃。”

提到评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有趣且影响力较大的当数苏州评书大家张国良先生的《三国》(以下简称“张《三国》”)。其中的周仓刚直勇猛、武艺高强而又憨态可掬,即使在占山为王之时,也心存仁义,很多情节都令人忍俊不禁,心生喜爱[8]。至于周仓的名字,《三国演义》中周仓无字,应当是作者想借此表明其出身低微;在古典京剧《收关平》、《走麦城》中,周仓字“元福”,所以周仓的字也都来自民间艺术创造。读友所说的评书作品中,周仓字“海寿”,或是为了表明其水性过人而设;而张《三国》中周仓字“汉寿”,当源自关公的爵位“汉寿亭侯”。

除评书、戏曲以外,笔者就自己所知,简要叙述周仓的民间故事如下:

据说周仓是个飞毛腿,因为他脚底板上长了三根毛(如果以孙悟空的救命毫毛类比,可称之为神速脚毛)。凭借这三根神速脚毛以及天生神力,周仓能够扛着青龙偃月刀轻松追上关公的赤兔马(网友称之为“人形移动刀架”)。东吴偷袭荆州之前,吕蒙买通周仓的同乡,将周仓灌醉后把他的神速脚毛剔掉了。周仓因此失去了神速技能,追不上关公的赤兔马,没有及时把刀递给关公,于是二人双双被擒,英勇就义[9]。

这些故事中的周仓,与小说、评书中的胡车儿颇有些相似。同样的天生神力加神行特技,同样勇猛过人。宛城之战,胡车儿盗戟助张绣杀死猛将典韦;襄樊之战,周仓则在水中生擒庞德。枪王张绣身边有胡车儿,也恰如武圣关公身边有周仓。当然,若论形象的丰满度及群众的喜爱值,则胡车儿难以望周仓之项背。

汉族地区的周仓故事已然异彩纷呈,但许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西南地区的兄弟民族之间,也流传着关于周仓的神话传说——“周仓背石塞雁门”。

故事梗概:周仓本是羌族的守护神,他见到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羌族的聚居地,于是想把雁门关塞住,不让汉人进来。一天晚上,周仓背了个大石头去塞雁门关,这时汉人的守护神关羽(一说观音)故意学鸡叫。周仓是阴神,见不得太阳;他听得鸡叫,以为天要亮,于是丢下石头一溜烟跑了。所以雁门关没被塞住,只在路边留下一块大岩石,上面还有周仓的手印。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知道,小说中的马超被羌人奉为神明,号称“神威天将军”。谁知在今时今日的现实世界中,周仓才是羌族人心目中真正的守护神[10]?无独有偶,黑水藏族也有类似的故事流传:

四川地方以前没人住。周仓是民族的菩萨,观音是全国的菩萨,四川人是他管的。周仓是男的,观音是女的。周仓老实得很。周仓说我得行,观音说她得行。根本是观音菩萨得行。两个人分地盘,观音菩萨用一个钻子、一个锤锤,晚上去、白天去,在石头上刻字。周仓在草上打疙瘩作记号。观音说,我们走到那去看,是我的还是你的。结果烧了一把火,周仓的草疙瘩都被烧掉了。地都是观音的。所以民族就到山上来了,观音就到四川。
——黑水藏族老人口述

以上两则故事都来自四川境内少数民族一般群众的叙述,那么在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心目中,周仓又是何种面貌呢?以下是一位汶川城内羌族知识分子所言:“周仓是三国时,东汉末期的人。那时威州雁门关有一个洞子。周仓这个人气力大,有勇无谋,他跟关云长在一起的。据说他是个本地人。西京,三国时代,孔明、刘备征西的时候,周仓这个人温厚、老实,气力又大。刘备征西蜀的时候,在我们西北征战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人,气力很大。关云长是个文武得行的人,就把他收了,给他一些照顾。周仓就对关云长,怎说就怎么听,就怎么干[11]。”

将上述兄弟民族间流传的周仓传说与汉地的周仓故事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除民族、地域等元素有所不同之外,这些故事中周仓的形象出奇地一致。外貌方面,都是黑面虬髯的大汉;本领方面,都有一身神力(背得动巨石,扛得动刀);性格方面,都忠义、勇猛,同时也憨厚老实(用现代流行语可形容为“呆萌”),甚至很容易被人忽悠。

民间塑造的周仓虽然外表五大三粗,但性格十分可爱,更兼忠义属性与他追随的武圣关羽别无二致,令人在喜爱之余更多了一份钦敬——这或许也是周仓被不同民族共同奉为神明的原因之一吧!



查漏补缺的后记:

本文整理完成后,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其中有一位文献学博士,为笔者补充了一则新的资料:

元末明初,鲁贞的《桐山老农文集》中有一篇《武安王庙记》。其中《迎神曲》一节出现了“乘赤兔兮从周仓”的句子。四库馆臣评曰:“考周仓之名不见史传,是直以委巷俚语镌刻金石,殊乖大雅”。

这条资料可以作为本文内容的补充依据。它也可以说明以下几点:其一,元末明初时期,民间已存在周仓崇拜,恐怕范围还不小,所以才会有文人留下这样一条相关记录。

其二,笔者根据文中依据推测我国民间的周仓崇拜在明清时期到达顶峰应当可靠,但周仓崇拜产生的时间还可以提前。另外究竟是元杂剧等文艺作品催生了周仓崇拜,还是民间的周仓崇拜影响了元杂剧的创作?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个人倾向于前者。

其三,对于周仓崇拜,清代官方或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央政府的学者本着史学的严谨精神,认为周仓是凡俗造物,难登大雅之堂;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借名人效应提高地方知名度,选择将周仓作为历史人物编入地方志中。

另外的补充内容仍然来自王明珂老师的论述。

王明珂老师认为,在汉族民间的演绎中,关平和周仓可被视为关公的两个化身。这点在人物造像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关平一般手捧将印或《春秋左传》,面如冠玉,看上去是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他代表了关公的将略智谋;周仓则手持大刀,黑面虬髯,是威严勇猛的武将形象,令人觉得不可侵犯,类似于佛寺中的韦陀——周仓代表了关公勇猛的一面。在三国故事中,关平周仓也都与关公一样,具有忠义的品格。这二人一黑一白,一阴一阳,融合后的太极图大略就是关公本人。

至于羌族藏族为何也有周仓崇拜,王明珂老师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一书中也作出了详尽的解释,推荐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笔者将以上内容作为补充附在文章之后,也算提醒自己,原文并不完美,还有学习进步的空间。如果给读者朋友带来不便,还望海涵。



注释及参考资料:

[1]笔者按:《三国志》载关平为关羽亲子,《三国演义》改作义子,但史书与文学中的关平均为关羽长子。

[2]详见《三国志平话》。

[3]详见元杂剧《关大王单刀赴会》。

[4]详见《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5]详见《三国演义》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6]明清地方志中,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之说颇多,需要甄别,不可全信。故而本文不将山西地方志中的周仓故事纳入信史范畴。

[7]参考《封建王朝关公崇拜探究》,出自于《史志学刊》;《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日)渡边义浩著。

[8]参考张国良长篇评话《三国》,现仅存旧书及网络版本。

[9]笔者按:这些传说具体源出何处笔者尚不清晰,如有错漏之处,抑或有朋友知道这些故事的具体来源,欢迎批评指正。

[10]笔者按:“羌”的古代概念与现代概念区别不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现代的“羌”,在概念上很可能都是不同的,本文为行文方便未予细说深究。为避免对读者造成误导,特此说明。

[11]本文中关于羌族、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周仓传说均引用自《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王明珂著。作者王明珂老师是来自宝岛台湾的民族史、人类学田野研究专家,其人类学、历史学著作《游牧者的抉择》被许多读者奉为经典。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4-19 19:46 , Processed in 0.1473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