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旅游 景点 查看内容

我们曾误解了曹操墓,也误解了曹操

2023-9-27 14:17|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410| 评论: 0|来自: 北青网

摘要: 七女复仇画像石的复原图曹操墓中的曹操头骨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墓道发掘现场陶耳杯西高穴二号墓被疑为假考古队在墓室中清理出石牌今年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终于对外开放。尘封1800余年后,曹操高陵遗址以及墓 ...

七女复仇画像石的复原图

曹操墓中的曹操头骨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墓道发掘现场

陶耳杯

西高穴二号墓被疑为假

考古队在墓室中清理出石牌

今年4月29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终于对外开放。尘封1800余年后,曹操高陵遗址以及墓中出土的文物,得以与大众见面。恰逢此时,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唐际根教授的最新著作《此处葬曹操》出版。
唐际根直言,《此处葬曹操》是“蓄谋已久”的书名。自2009年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新闻之后,网络上关于“真伪曹操墓”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时间分成了“挺曹派”和“反曹派”。唐际根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队队长,他在曹操高陵发掘期间,常常进入墓室,见证了曹操高陵发掘的重要环节,“凭着对安阳西高穴二号墓的了解,从未怀疑过这就是曹操的陵墓”。
此次,唐际根再次面对公众质疑,用文献与考古对证,破解曹操高陵之谜。其中,唐际根破解了“七十二疑冢”背后的真相,介绍了墓中头骨的秘密,一一列举了考古现场的“死亡密码”,逐个回击网络质疑。许多读者曾评价道:“没想到确认一座墓的墓主身份需要这么严谨的论证。”“很详细地介绍了高陵的考古始末,今年一定要去一次曹操高陵!”“如看探险或侦探推理小说一般,一步步寻找答案,让人有种亲临现场进行古墓探险的感觉。”
不仅如此,唐际根还认为曹操高陵的发掘,给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曹操和其生存的时代。他认为,墓中随葬品反映出的曹操是一位南征北战的军事家,重视农耕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对酒当歌、登高而赋的文学家,同时能够看出曹操的日常生活是简朴的、不好奢华的。在唐际根看来,曹操完全符合陈寿《三国志》中“超世之杰”的评价。
“西高穴二号大墓的发掘,还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曹操。”唐际根感叹道。
四室两厅
“魏武王,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魏武王!”
早在1998年4月,唐际根因为一方青石墓志,去往河南安阳西高穴村。
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无意间发现了这块墓志,14行120字的内容中介绍了墓主人鲁潜的生平。更令人震惊的是,墓志的后半段文字无意间透露了曹操陵墓的具体位置,其上写着“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唐际根读过墓志后,认为“高决”就是现在的“西高穴”,“魏武帝陵”极可能指的是“曹操陵墓”。“按照西晋前后的度量衡,曹操墓就在鲁潜墓明堂东南300余米的范围内。尽管掌握了曹操墓的位置,但因法律规定的文物保护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为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为主’,因此帝王陵墓原则上不得发掘。”唐际根介绍道。所以,尽管《华夏考古》在2003年发表了关于鲁潜墓志的简报,但当时考古界仍然无人主动提出勘察和发掘曹操墓。可是,盗墓贼却盯上了西高穴大墓,墓葬频频被盗。为了保证墓葬的结构及文物的安全,国家文物局于2008年11月同意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西高穴大墓的请求。
自2009年4月8日考古队正式开始发掘,墓室结构逐渐呈现出来,唐际根用通俗的方式将这座典型东汉形制的墓葬,称为“四室两厅”,即前厅、后厅;前后厅以甬道相连,并各带两个侧室,考古的“行话”则称之为“前后室各带双侧室的砖室墓”。“任何人进入墓室,都能感觉到空间和结构带给人的震撼。”唐际根感叹道。
同年10月12日,考古队的宁静被打破。考古队员在陵墓前室的前部,发现了一枚人头骨,尽管头骨被压裂,但形状基本完整。“颅骨壁厚,结节发达,被埋在淤泥中,附近未见棺木,看起来是被人移位过的。有了这枚头骨,就能证明这不是一座空墓,更不会是‘衣冠冢’,这座墓是有主人的。”唐际根解释道。之后的几天,考古队不断传出好消息,他们陆续发现了多件陶器和铁器。
2009年11月8日下午4点,考古队员在前室的甬道口处清理出了一块近乎完整的石牌,“当时有字的一面朝下,上面满是泥土”。他们回到考古队驻地,立即用水冲去浮土,石牌上写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当时,60多岁的考古队员尚金山一下子蹦了起来,喊道:“魏武王,大家快来看啊!这里有魏武王!”之后,他们又将此前出土的一块很小的石片残片找了出来,清洗之后,发现其与石牌可以严丝合缝地对接上,完整的石牌显示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在一个月后,考古队又在后室清理出另外两个人头骨和一些零碎的肢骨,59块石牌相继被发掘出来。
“谁是墓主?”这一问题是当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论证会中讨论的内容。唐际根表示,在会上,多数学者已经倾向于墓主人是曹操本人。
墓中头骨
曹操身高可能只有1.56米,还有几颗龋齿
不仅专家学者在讨论“西高穴大墓是否是曹操墓”,而且在2010年元旦前后,网络上围绕“曹操墓的真伪”的问题已经分成了“挺曹”和“反曹”两派,有的网友认为“西高穴大墓”只是传说中“七十二疑冢”之一而已,有人甚至说考古队在造假,或是学者们在论证曹操墓的过程中犯了学术错误,而且唐际根被“反曹派”的网友称为“挺曹派的赵子龙”。
此次,唐际根在书中直面质疑声,剖析了质疑声背后的真相,列出了考古现场的“死亡密码”。唐际根表示,墓葬本身的信息,才是解决墓葬年代和墓主身份的“内证”,让考古材料“自己发表意见”。
其中,唐际根还针对考古队发掘的三枚头骨进行了阐释,揭开了“头骨的秘密”:
既然是三人,那谁会是墓主呢?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专家对三个人头骨的年龄和性别进行鉴定,其结果为:
男子:首次年龄鉴定为60岁左右,再次鉴定结果为60岁以上。墓葬中那块刻有“胡粉二斤”的石牌,多少透露了这位男子的年龄秘密。东汉时期,胡粉是老年人用来涂面的;女子A(3号头骨):首次鉴定年龄50岁,再次鉴定年龄不低于50岁;女子B(2号头骨):首次鉴定年龄20-25岁,再次鉴定年龄仍然是20-25岁。
唐际根分析,根据头骨的位置,验证了墓室中曾有棺床的存在,以及随葬品以男性用品为主,包括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各种物品,可以确定墓主应为男性。再加之,考古材料得出的种种结论与文献记载相互咬合,“安阳西高穴二号墓,只能是曹操墓,也即文献中的曹操‘高陵’”。
不仅如此,头骨的秘密还透露了曹操生前患有严重的龋齿,因为下颌骨中的其中一颗牙齿上有龋洞。同时,根据股骨长度推算,曹操身高可能只有1.56米。唐际根认为,东晋史学家孙盛在《魏氏春秋》中以“姿貌短小,神明英彻”八个字评价曹操,准确而精炼。
此外,唐际根还澄清了“七十二疑冢”一说,他表示:“曹操疑冢之事,经罗贯中发力渲染,很快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罗贯中不是曹操七十二疑冢说的始作俑者。这一说的出现是北宋以后的事,早期极力渲染者以南宋人居多,且这样的说法基本不见于正史。而在北宋以前,曹魏高陵在邺西的位置都是明确的,北宋政府甚至还设置有守冢户。”
在不断回击种种质疑之后,从曹操高陵发掘出的考古资料,也在“印证”“补充”“重建”着曹操的人生。
除残去秽
曹操拆除他人祠堂,他要改变他所生存的那个世界
“墓葬中的文物,给了我们观察历史的机会。”唐际根感慨道。他认为曹操高陵中的文物可以分为两批,一批是曹操死后的随葬品,另一批是曹操高陵中用以铺地的画像石。
唐际根介绍,当时考古队打开墓门,进入墓室清理完其中的淤土后,发现地面铺满青石,部分青石被盗墓贼撬起并砸烂。在安阳县公安局追缴的曹操高陵被盗文物中,也有若干此类青石。这类青石,用作铺地石和墙基石两种用途。
不过,部分铺地石被考古人员发现有二次利用的现象。有的铺地石是借用其他地区墓葬或祠堂上的画像石,对其画面进行有意地破坏,有的画像石还保留了清晰的剔刻原石图像的痕迹。“是的,曹操的确拆了他人的祠堂。他是在砸烂或改变一个他并不喜欢的世界。”唐际根讲道。
曹操不喜欢当时的“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的厚葬之风,用于搭建祠堂的画像石很多都刻满了孝子、贞妇、忠臣、义士等题材的故事。他在任济南国相期间,毁坏祠堂,禁止淫祀,且在晚年时大行节俭之实。曹操将自己拆他人祠堂的行为,称为“除残去秽”。“曹操高陵中的画石像很有可能是曹操生前以‘绝淫祀’之名拆除的,在营建自己的‘寿陵’时,提前拟好《终令》,指示他人将拆卸下的画像石用于‘寿陵’,他开了以画像石建墓室的先河。直至北宋时期,拆祠建墓之风仍在延续。”唐际根解释道。
在这些画像石中,唐际根谈到了“七女复仇”画像石。此文物是安阳公安收缴的曹操高陵文物之一,据盗墓者回忆,此石发现时已断为三截。此画像石讲述了秦咸阳令因捕杀一名无辜男子遭其7名女儿复仇的故事。唐际根的助理钟雯根据断裂的画像石绘制了复原图。
“七女复仇”属于忠孝故事,在汉代以最直接的图像的形式,大力宣扬这些忠孝节义的故事,许多人为了表现孝道,不惜挥霍无度,选择优质材料雕刻画像。“当时过度宣传忠孝文化,导致社会为贞节举刀,为孝道疯狂修墓建祠,坟越修越大,随葬品越放越多,祠堂越建越宏伟,这就是曹操生活的时代。他目睹社会厚葬成风,淫祀不断,于是决心改变这种不良风尚。”唐际根谈到,并再次强调:“曹操要改变他所生存的那个世界。”
唐际根认为曹操征战一生,看惯了死亡,从容地面对了死亡,选择“薄葬终老”。
根据曹操高陵的发掘可以看出,墓葬的建造使用了“二次利用”的画像石,其中随葬品多是他生前所用,明器都是陶器,“简易而普通”。“曹操的确是位严于律己、厉行节俭的老人。在曹操高陵的物疏中,有一枚刻有‘四副被’,这一记录也暗示了曹操生前的节俭。在《内诫令》中可以看到他带着教训的口吻对妻妾说,他盖的被子都十年了,还只是每年拆下来洗洗,破了就补一补再盖。”唐际根描述道。此外他还讲到,曹操死后,儿子曹植也曾表达过曹操一生节俭,曹植曾哀号,父亲临死是身穿打了补丁的衣服走的。
曹操反对浪费,不好华丽的作风,得到了证实。在唐际根看来,曹操很真实,“因为他不装”。
对酒当歌
曹操的生活,或许就这么简单
除了曹操的头骨、画像石以外,曹操高陵出土的文物中,还有数量庞大、种类众多的铁兵器,它们见证了曹操的军旅生涯。
“据不完全统计,铁器残块超过4000件,有兵器、工具和生活用器,其中以兵器的种类最全。比如有一件墓室内的铁铠甲,锈迹斑斑,还有防护性的兵器是铁胄,出土时已残为数块,外表还残留朱漆,更不用说曹操生前‘常所用’的刀、矛、盾……这些兵器一定陪伴了曹操许多的生死时刻。”唐际根介绍道。
除了兵戈铁马的时刻,还可以从其他随葬品中窥见曹操的生活。比如曹操曾讲“吾有头痛”,在墓葬中出土的“慰项石”恰好可以证明他的日常,“这些冰冷的文物,背后是有酒有肉的人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中,既可以感知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态,又能知晓曹操是爱酒之人。曹操被下葬时,随葬的耳杯(喝酒的酒器)有51件,分为大、中、小、微四种型号。除此之外,还有陶鼎、陶罐、陶勺,以及1件陶圈厕和2件陶灶。“陶圈厕是方便之器,同时还可以养猪,表示有肉食提供,陶灶则是加工食物的,陶罐用于储藏食物,这些器物相互配合,也算是‘有酒有肉’的生活,这至少是曹操日常饮食生活的间接反映。”唐际根解释道。在他看来,曹操的生活,或许就这么简单。
唐际根表示,曹操高陵的发现,最大的“贡献”是澄清了对曹操“篡位”的指责。他进一步解释道:“曹操没篡位,直至辞世入土,一如文献记载,他仅仅是‘魏王’。从墓葬的规格和规模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特别是之前提及的圭形石牌,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最直接地体现了曹操的身份是‘王’,比‘皇帝’差一级。既然曹操在世之时没有称帝,何来‘篡汉’一说呢?”
英雄,是唐际根对曹操的评价。“敢破敢立,敢作敢为,即是英雄”,这是唐际根面对曹操墓的发掘时作出的评价,区别于人们心中曹操是“奸雄”的形象。唐际根直言,我们曾误解了曹操墓,也误解了曹操,经南朝人丑化之后,曹操的形象江河日下,开始真正被扭曲。“南宋时,曹操的形象进一步跌入深渊,视曹为贼,已成人们的共识。再到元、明、清时期,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
不过,唐际根最终感叹道:“西高穴二号大墓的发掘,还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曹操。”他坦言,有了考古发现的支持,依据“正史”材料《三国志》,可以还原曹操的真实形象。在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中,曹操被评价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1-16 05:01 , Processed in 0.2075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