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南许昌第十五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开幕,很多游客惊奇地发现,“煮酒论英雄”“灞桥挑袍”“难兄难弟”……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源自许昌。 成语典故是浓缩的文化。许昌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事,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为世人传颂,并形成了许多含义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为许昌留下了最为绚烂的文化篇章,成为许昌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对此,记者于2024年4月29日进行了采访和总结。 游客在许昌灞陵桥公园游玩,关云长灞桥挑袍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此。 乔利峰 摄 与许昌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很多,而且大部分与三国有关,“灞桥挑袍”就是其中之一。 许昌的灞陵桥,就是因为“灞桥挑袍”而闻名遐迩。这里也是关羽开始千里单骑、过关斩将壮举的地方。 灞陵桥旁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立了四通碑,文字清晰,碑文讲述关羽对曹操辞其金而挑其袍的过程,歌颂他“依曹已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州”。 而在灞陵桥青梅亭中,曹操意气风发,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后人常用“煮酒论英雄”比喻评论功绩。 在许昌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问刘备:“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天下英雄,请试指言之。”刘备怕曹操看出他的胸怀大志,故意提出袁术、刘璋等人是天下英雄。他提出许多人被曹操否定后,又提出张绣、张鲁、韩遂等人。曹操鼓掌大笑,说:“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何足挂齿”形容不值得一提。 此外,“多端寡要”“先礼后兵”“韬晦之计”“胸怀大志”“出言不逊”“过五关斩六将”“割发代首”“如坐针毡”等成语典故,背后都有一段与许昌有关的故事。 许昌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并从这些事件中衍生出了成语或者典故,被人们流传、引用至今,经久不衰。 许昌市通过“成语典故展”,以展板的形式展出了发生在许昌、与许昌息息相关的成语典故,从中也能让人了解更多许昌的历史。 “咱许昌有这么多与三国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作为许昌人,我感觉很自豪!”采访中,市民刘锦说。 不少市民建议,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新形式、新场景、新技术的应用,立体化呈现成语典故的魅力,把成语典故元素融入城市各个方面,让成语典故与城市形象、市民生活、文旅产业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城市文化肌理的一部分。(许昌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铮) |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
GMT+8, 2024-12-28 01:15 , Processed in 0.1653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