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艺苑 首页 旅游 景点 查看内容

亲子三国故地之蜀汉游(成都 绵阳 南充 阆中 昭化 广元 汉中 宝鸡 天水 西安 运城 壶口 ...

2017-11-6 11:16| 发布者: 三国艺苑| 查看: 135656| 评论: 1|原作者: lianglee|来自: 蚂蜂窝

摘要: D17月28日成都武侯祠锦里早上从北京南苑机场出发中午到了成都,我们选择住在文殊院附近,因为可以很方便的吃到很多美食。中午在文殊院门前的小吃街吃了午饭,刚吃完就下起大雨来了。冒雨打车来到武侯祠,刚下车雨就 ...


D19   8月15日  黄河壶口瀑布--(2.5小时)黄帝陵--(2小时40分)西安  
 早上起来出门就是壶口瀑布景区还挺方便的。

 壶口瀑布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公里,孟门5公里。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

 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

 实际上左右两侧都可以来到瀑布,但要开车去对岸要花点时间了。

 看到彩虹了吗?我们还算 幸运的吧

 很多当地老乡让你COSPALY

 还有一个当地歌王唱陕北民歌,据说也算是位名人啦。
 然后趁大队游客没来到我们就先闪了,绕道黄帝陵然后回西安

 黄帝陵,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桥山,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寝,

 是《史记》唯一记载黄帝陵 。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

 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

 黄帝陵前植有“黄帝手植柏”,距今5000余年,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轩辕庙山门至人文初祖大殿的中轴线东西两边,有两条长长的碑廊,碑廊按汉代建筑风格设计。

碑廊将黄帝陵历代保存的石碑按时代先后和内容类别有序排列,西侧碑廊自北向南依次陈列自宋至清末的56通祭祖和记事古碑,东侧碑廊内自南向北依次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现代书法家赞颂黄帝功德的碑文和为整修黄帝陵工程做出贡献的功德碑。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 
桥山在远古时代为有蟜(jiǎo)氏居地,称作蟜山;黄帝时代称作“轩辕之丘”或“轩辕之台”,黄帝因此而得名“轩辕”,黄帝城中宫即位于此,以后演变成桥山。

 碑亭后西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2公里的周家洼村,该村民间传说是“黄帝黄城巽宫”,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以测运气的习俗,据说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

 大殿正中木质壁龛内供放着一尊巨大的石刻轩辕黄帝浮雕像。这尊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浮雕像,是以东汉恒帝建和元年(147年)建于山东济宁嘉祥的武梁祠黄帝石像为蓝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适当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放大刻制而成。
 

 祭祀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巍巍矗立着轩辕殿。功能性设施都建在隐蔽处,环境得以净化。殿区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凭借山川地貌与植被构成的大环境,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
 

 轩辕殿内中央偏北处,竖一高大花岗岩石碑——轩辕黄帝像石碑。石碑总高7.6米,基座宽5.68米,厚3.48米,正面和背面两块巨型石料各重约16吨。其造型特点既像传统的祖宗牌位,又似传统陵墓前的石碑,同时又如一座古朴的神龛,按照传统文化观念,名曰“神主”。

 东门进入陵园,左侧是一座24米高的夯筑高台,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所立,落款为“池南唐琦书”。
汉武仙台或称汉武祈仙台,《史记·封禅书》记载:元封元年,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帝刘彻勒兵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为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黄帝陵时,停兵祭祀。同时为使自己长寿成仙,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土筑台,以土堆成,翠柏围之。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
《中部县志》也载:汉武仙台,“峙黄陵左侧,高出林表,汉武巡朔方,还,祭黄帝,筑台祈仙”。汉武仙台下围120米,上围22.5米,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民间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黄帝陵前还立有一块石碑,位于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后,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九日滇南唐琦书”。
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这里乘龙升天的。升天时,人们不舍得他离开,从他身上拽下衣帽、靴子、宝剑等埋葬此处,修成陵墓,以示永久怀念。

 黄帝陵冢前为祭亭,亭宽10米,深6.15米,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碑高4.3米,宽1.2米,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受毛泽东嘱托,于1958年5月手书。祭亭由八根柱子支撑,上部四角卷起处系有风铃,微风起时,风铃齐鸣。亭柱上有两幅楹联,一为:“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祭亭地面铺以花岗岩石,纯净清亮,素朴庄重。从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阳祭祀大典,多在这里举行,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思先祖功德,抒发民族情感的重要场所。

晚上回到西安市里,坐地铁去回民街
 

 人气实在太旺盛啦,到处都是人,继续暴搓,你懂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立陶宛文 2022-2-3 20:11
谢谢楼主分享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4-3-29 22:37 , Processed in 0.1703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