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解围
,
毛本也保留了嘉靖本的描写
:“玄德答
日
:‘孔北
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夕
”
并批
道
:“
自负语
,
亦肮脏语
。
”
联系到刘备出场介绍中删去了
“
礼下于人
”
一语
,
均可看出这
些删改是 经过深思熟虑
、
从性格的完整统 一出发的
。
关于曹操
,
嘉靖本 也泥 于史实
,
竭力描
写其祖上的仁德和爱民思想
,
毛本 于此尽 行删除
。
尽管 这里表现出他 的拥刘反曹倾向
,
但对
刘备不足一 面在 合乎性格塑造要求下都作了保留和评点
,
对曹 操性格中爱贤用才的长处也给
予保存
,
并予以肯定
:“
曹操见才便 爱
,
安得不成大业?
”
他不是为了观念 而肢解人 物
,
而
是为了突出性格塑造典型 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
。
其次
,
嘉靖本 的一大缺陷就是 分回太碎
,
每回往往 不能 构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故事
情节
。
毛本 把相近 的两回并作一 回
,
改二百四十节为一百 二十回
,
从而积石成 山
,
不仅使每
回的内容更加充实
,
具有适当规模
,
而且 回与回之 间
,
情节大起大落
,
使一部大书
“
横看成
岭 侧成 峰
”,
气 魄宏伟
。
而 在一些 细小的情节上
,
毛本拾遗补网
,
如嘉靖 本中孙夫人下落交
待不明
,
毛本增写为投 江等
,
也使得结构的 细部更为严谨
。
至 于评语中对《三 国演义》结构
的 分析
,
颇 多独 到见解
,
不仅有益于欣赏
,
而且在小说理 论上也 是值得重视 的贡献
。
最后
,
毛本的语言更加精练
、
准确
、
富于文学性
。
例 如
,
第四回陈宫审 曹操一节
,
改 嘉
靖 本
“
县令
(指陈宫—引者)
曰
”,
为
“
县令熟视曹 操
,
沉吟半响
,
乃日
”,
改 陈宫
“
引
亲 随人取 出曹操于后院问之
”,
为
“
县令唤亲随人 暗地取出曹操
,
直至后院中审究
”,
并 在
陈宫与曹操 密语时
,
增加 了
‘,
县令屏退左右
”
一笔
。
这样
,
毛本写陈宫先是
“
熟视
”
、
“
沉吟
”,
后是
“暗
地取 出
”,
继 则
“屏
退左右
”,
叙 述得生动有 致
,
妙 合人物的身分
、
地位和环 境
,
既使 这一细节更具有真实性
,
又活画出了陈宫老谋深算的性格
。
又如 第五回叙各路诸侯
,
毛
本将 嘉靖本的赞语
、
官衔尽皆削去
,
只将名字叙 出
,
语 言简洁 流畅
,
更 符合小说叙事的 艺
术
。
诸 如此类
,
不胜枚 举
。
要 之
,
《三国演义》的语言经毛宗 岗加工润色
,“文 不甚 深,
言不
甚俗
”
的特点更 为鲜明
,
虽未必尽善尽美
,
文 学性确是大大提高了
。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
:“
每一个时代在 其获得新的思想 时
,
也 获得了新的眼光
,
这时
,
它
就在i日的文学艺术中看 到了许多新 的精神
。
”
正是明末清初民主 思想的产生和民族主义情
绪 的高涨
,
使毛宗 岗从《三国演义》巾看 到了时代需 要的
“许
多新的精神
”,
从而产生了使
之 发扬光大 的欲望
,
字补付诸评改 的实践
。
所以
,
他的修订在某 些方 面是带 根本性的
,
人们每
因此贬 之日
“歪曲”,
但 正如马克思在谈 到路易十四时代法 国剧作军对三一律的误解时所
说
:“这种 被歪
曲了的形 式正好是 普遍 的形式
,
并日
.
在社会的一 定发 展阶段上是适合于普遍
应用的形式
。
”
毛本的 修订如 果有所
“歪 曲”
的话
,
那么
,
在清初特定历史 条件下
,
它也
是一 种适 合于当时 读者要求的具有普遍 性的形 式
。
因此
,
毛宗 岗评改《三国演义》在思 想和
艺术卜所 达到的 成就
,
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
都是不 容抹 杀或低 估的
。
注
:
《毛本
<三国演义>指谬》
,
《仕会科学研究》1 9 8 3年第4期
。
普迅
:
《中国小说史略》
。
《原君》
。
《潜书
.
明鉴篇》
。
《读通鉴论
·
三国》
。
《顾辛林诗文集》
,
中华 书局1 9 8 3年
5月版 第4 25页
。
见 《毛 宗岗评改<三国演义)
的得失》
,
《社会科学研究》扣8 2年第礴期
。
@
《拓海集》第三部《旅 游的画面》
。
网
《马克誉粤格所全集》第3 0卷第60 8页
。
1 2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