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虽然夏志清认为“尽管他(诸葛亮)对主公忠心不二,但出自内心的冲动,
他需要刘备死”。但是白帝托孤却将他抛到一个必须殚精竭虑,以尽其忠
的位置,它规定了以后诸葛亮的生命轨迹:清醒地意识到尽其忠贞是其余
生不可推卸的职责,由此他必须违天命违人情地进行南征北战,仿佛既不
清醒又不理智,像个急转不停的陀螺。而此时他确确实实成了帷幄内的独
舞者,每每计策一出,也有喝彩之声,但反对的声音却越来越多,特别是
姜维接替了这个角色的时候。
于此,我们看到一个理想的君臣模式的必然悲剧历程,君臣之间充满
了复杂的关系:师弟之礼、君臣之谊的内在微妙,桃园之义的外在制约,
至上权力的突然横亘。诸葛亮虽然是智者的高峰,但他和刘备之间不会产
生曹操帷幄中那种“天下高见,多有相合”的智力上的相互激赏,以及由
此激荡出的蓬勃的生命力。不同的读者会从蜀汉的帷幄得到不同的审美感
受,或许是鱼水关系的“和谐”感,或许是人际关系捆住了智力自由发挥
的窒息感。相比而言,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曹魏帷幄之内的臣主关系。
吴方帷幄,发展脉胳清晰,不过展开不够充分。这是由于它既是叙事
的需要,但较蜀魏两方孙吴却是处于一次要地位所决定的。所以,吴主手
下重要谋士由周瑜到鲁肃到吕蒙再到陆逊,叙事对这一发展线索作了清楚
交代,但帷幄描写比较精彩的不外乎与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彝陵之战相
关的三次帷幄展示。在体现吴主用人“以意气相投”的特点外,三次帷幄
场景有着不同于蜀汉、曹魏以臣主关系决定帷幄特色的特点:即三次叙事
都存在着些许的戏剧化色彩,赤壁之战中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荆州之
战吕蒙托病不出,彝陵之战陆逊与将士守战不一的争执,都是等待、寻找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