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说明
,
起码在 曹操这个 人物身上 看不 出毛
氏 动过什 么 大手术
。
限于本 文 总 的 论 述 范
围
,
我们 对毛 氏修 订工作 的分析 主要 集 中于
曹操 这一 人物
。
作 为小说 中最具有 代表性 的
人 物之一
,
曹操身上 所反映 的问题是 具有概
括 意义 的
。
毛氏父 子
,
就其 历史观言
,
的 确
属 于
“尊刘 抑曹
”的
“ 正统
”派
。 但是 作为通晓
小说 艺术 的文 学家
,
他们在对《
三 国演 义 》
所
做 的艺术加 工 中首 先是服从 艺术规律
,
并没
有为 了往作 品里面塞进某些观念 的东 西而破
坏 人物形象 的整体性
。 这是 评价毛 氏修订工
作 时需要特 别 指 出 的一点
。
当 然
,
毋 庸 讳
言
,
把毛本 与嘉靖本 细 加 比 较
,
能 够 看 出
“尊刘 抑曹
” 的气氛在毛 本 中还是有所 加重
。
这是 因为
,
毛 氏 既然在 艺术上使《
三 国演义 》
增添 了光彩
,
原书所包 含的 思想倾 向就 不能
不借助 艺术形 式的进一 步完美而 加重一 些分
量
。 这不足 以说 明别 的东西
。
者那儿学 问就做 到这一 步为止 了
。
从
“ 外在
” 的角度得来 的旁证 材料到人 物
形象本身 有一 段距 离
,
如果片面 夸大那些 东
西的 作 用
,
必 然对人物 形象 作 出 错 误 的 理
解
。
另外
,
完 全 用
“外在
” 的认识 标准来看 待
文 学形象也 是不 成的
,
因为 容 易 把 问 题 看
偏
,
把人 物看
“ 扁
”
。
在对 曹操形 象的探讨 中
,
我们看到 的就
是 这样一些 问 题
。
一九八一年六月 二十六 日初稿
十 一 月 二 十日修改
一九八 二 年三 月二 十 四 日再改
四
简短的结语
文 学研 究有 所谓
“外 在 的
” 和
“ 内在 的
”两
种互为 补充 的方法论
。
大致说来
,
中国古 典
小说研 究家们兴 趣往往集中在对 作品
“外在
”
因素 的探求上
,
即注 重与作 品 相 联 系 的 史
料
、 版 本 间题 以 及有 关作者 的 种种材 料
。
这
种研 究方法 当然有其 相对的 或局部 的好 处
,
按说 它为进 一 步探讨 人物形 象及其它
“ 内在
”
的文 学要素提 供了方 便
。 不过
,
在许 多研究
近年来有人对郭老 一九五九年的观点提出 商榷
。
参见《
江淮论坛》8
1
年第 2 期李则 纲 的文章 《
曹 操
的翻 案 与 定案 》
。
见于 别处 的 同类文章 不一 一 点
出
。
《
论绘画》
见 《
西 方文论 选》
上卷
。
刘 知渐《罗贯 中为什么 要反对曹操》见《
光明 日报》
1 9 5 9 年 5 月召5 日
。
参阅警迅《中 国小说史 略》
、 胡适‘中 国章 回小说考
证》
。
《
悲剧批到的基础 》
见《
西方文论 选》上卷
。
贝奇柯夫《
托尔斯泰评传》
第五 章
。
毛 氏 的 删动并非篡改曹氏家谱
。
嘉 靖本
“ 曹 操 乃
汉相 曹参二十 四代 孙
.
数 语实在扯远 了
。
因为 曹
操一 裔既非嫡 出
,
又 非庶 出
,
而是上 一辈才过 房
到曹家的
。 用封建世 系观点 来看
,
这本身就不是
一 件堂 而 皇之 的事情
。
所 以
,
毛本把 它删掉很 难
说 是特意
“渲染曹操 出身 如何 卑微
”
《
美学》第一卷 3 0
2
页
。
《
美学》
第一卷 3 0
6
页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