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7
平话》或其他。 ”由于《太平记》成书于 1368—1374 年之间,因此, “对《太
平记》产生了影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则必定成书于更早时候。明初不
可能,至晚也应是元末较早时期。 ”文章进一步认为, 《三国志通俗演义》
大约成书于 14 世纪的 20、30 年代。作为研究日本文学的专家,邱岭在比
较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这一考证,另辟蹊径,颇有新意,值得关心这一问题
的学者重视。
金文京:邱岭先生这篇文章确实颇有新意,日本学者过去似乎注意得
不够。
沈伯俊:第二,研究的系统性、综合性逐步增强。例如:陈翔华的《诸
葛亮形象史研究》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 在作者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形象演变的历史过程,肯定了诸葛亮形象在《三国演
义》中的中心地位,剖析了诸葛亮形象的复杂性,并对历史人物艺术形象
塑造的规律作了富有创见的探索,堪称诸葛亮形象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关
四平的《 〈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将《三国
演义》的成书、文本与传播作为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进行全方
位的系统的考察与研究,探求这一文学和社会精神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所
包含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特质,进而总结中国长篇小说演进的某些规律性东
西。这样的著作,就是在吸收前辈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本人潜心
钻研而得,反映了研究水准的整体提升。
金文京:陈翔华先生的大著确是一部力作。此外,周兆新教授的《三
国演义考评》(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您的《三国演义新探》 、关四平
教授的 《 〈三国演义〉 源流研究》 和其他一些有特色的著作, 我也比较关注。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