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军事思想十题
223
继 而潜以舟载兵入渭
“为 浮桥”,
一夜间分兵结营于渭南
;
然后
,
利用 天时之变
,“
起沙为
城
”,
一夜城立
。
全军悉渡渭而阵
,
马超夺气请降
。
凡此
,
都是曹操重视自为地 势之 宜的表现
。
不可 否认
,
曹操也有度地审时不 当之 时
。
本
善水火之 攻
,
诸如决渠水灌封丘
,
使袁术不 能立足
;
引沂
、
洒灌下那
,
迫吕布 投降
;
以漳水
灌邺
,
致城中饿死者过半
;
火烧乌巢袁绍粮袜
,
顿转军事劣势为军事优势等等
,
都取得 了预
期的效果
,
但同时他又反为水火所累
。
例如 兵败赤壁
,
原 因虽是多方面的
,
但其中就有虑事
不周
、
审时不当
、
量势度地不妥的问题
。
按照曹操以及
《兵法》的要求
,
他作为主将应该想
到
“
北方之人不 习水战
”
(诸葛亮语)
;
更 应该想到
“驱
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
木习水土
,
必
生疾病
”
(周瑜语)
;
亦应想 到寒冬用兵水上 之艰和战舰相联 易被火攻 之虞
;
甚至天有不测 风
云
,
亦应有防范的预案
。
为什么诸多天 时地利的间题
,
曹操都没有想 呢?
归根结底 一句话
,
他
骄傲了
,
他被连年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
只看到自己的强大
,
不重视自己的弱点
,
忘记了
他所常说 的天时 地利对战争的影 响
,
忘记了 自己
“
审地形以立胜
”
的 主张
,
也忘记他极推 尚
的
《孙子兵法》所强调的
“
将之至任
,
不 可不察
”
地之 六道以及
“料 敌制胜,
计 险厄远近
”
的
上将之道
。
俗谓
“骄兵 必败”,
自古 皆然
。
这里顺便谈一点
:
曹操用兵的时候
,
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影 响
。
如《戒饮山水令》
:“
凡
山水甚强寒
,
饮之皆令人痢
。
”
(《御览》卷
7 43 )
《明罚令》考虑到太原
、
上党
、
西河
、
雁 门
诸郡冬至 后 一百零五天皆绝火寒食
,
不利 军 民身体健康
,
令军 民
“不得寒食”
,
若犯者
,
“家
长半岁刑
,
主吏百日刑
,
令
、
长夺一且律
。
”
( 《御览》卷
28 )
这 从一 个侧面 反映 了他爱兵
、
重
视保护战斗力的思想
。
九
、
用间重密
,
利用矛盾
曹操 甚知对 敌用间
、
于己重密
,
和 有效地利用 敌人之间矛 盾 的重要性
。
l
、“
战者必用间谍
”。
战争之要
,
知己知彼
,
方能百战 不殆
。
而要 想得知敌方的情况
,
用 间又当是重 要而 不可
缺少的一 环
。
曹操说
;“战者必用
间谍
,
以知敌人情况也
。
”
(
《孙子
·
用间篇》题注)就 是这
个意思
。
《孙子》说
:
明君贤将
,
所以常常战胜敌人
,
就是于事先了解 敌情
。
怎 样才能了解 敌情呢?
《孙子
·
用间篇》指出
:“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
,
不 可象于事
,
不可验于度
,
必取于 人
,
知敌
之情者也
。”
曹操注 此
,
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
他说要知敌人之情
,“
不可以祷祀而
求
,
亦不可以事类而求
”、“不
可以事数度
”,
而要
“因人
也
”。
意谓要 了解敌方 的情况
,
不 可
以用祈求鬼神的办法 获得
,
也不能用类比的方法去推测
,
更不能靠天象星宿运行的度数去验
证
,
只有从知道敌情的人那 里取得
。
所谓
“
因人
”,
就是
“
因 间人
”,
也就 是用间的问题
。
曹操认为
,
对于孙武所说的
“五 间”
都要重视
。
《孙子》说
:“用 间有 五:
有因 间
,
有 内
间
,
有反 间
,
有死间
,
有 生间
。
”
曹操注谓
:“同时
任用五 间也
。
”
曹操对于
“五 间”
给予 同等
重视
,
当然对 于某一战事
,
着重使用哪一种
,
那是要 视敌我具体情况 而定的
。
现以
“五
间
”
之
意
,
略绳数例
.
以见曹操用间之能
。
因间
,
指
“
因敌乡国之 人而厚抚之
,
使为间
”。
建安初
,
曹操以皇帝名义封吕布为左将军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