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主义的体系
,
和他同时期的封建文人是 一致的
。
他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
。
然而
,
他
敢于 面对现实矛盾
,
提出问题
;
他勇于 站在反抗者一 边
,
为他们讲话
。
这种鲜明的政治
态度就大大超过 了与他 同一时期的封建文人
。
如刘基的 《分赃台 》说
:
突兀高台垒土成
,
人言暴客此分赢
。
饮泉清节今廖落
,
可但梁山独擅名
。
刘基 虽也 目击
“
官逼民反
”
的现实
,
但却叹息
“
饮泉清节今廖落
”
希望世人能象晋吴隐
之那样
,
饮了贪泉的水
,
仍不易心
,
而不 同意梁山故事为人们传诵
。
罗贯中在政治上
则是站在同情人 民的一 边
,
这正 是罗贯中比他同 时期作家进步的地方
。
四
《三 国演义 》
、
( (水浒传 》的艺术成就
,
并不 仅仅属 于罗贯中一人
。
中国 古代 小
说戏 曲是没有
“版权
所有
”
这一条规定的
。
在他 之前
,
经 过长时 期 的 民间说唱
,
其中包
括无数无名作家的加工
,
在他之后
,
又经 过 了不少人的修改
。
但是
,
确立这两部作品规
模的正是罗贯中
,
他把 它提 到新的高度
,
使之成为文学珍品
。
三国故事隋唐 时已见于表演艺术
,
在群众中影 响很深广
,
说话 最盛 的宋元 时 期
,
“
三国
”
成为讲史专门科目
,
被 称为《三 分书 》
、
( ( 三国志) )
。
宋江故事于南宋开始流
传
,
并成为
“
说 话
”
的内容
:
有梁山英雄的传记
,
也有宣讲宣和历史的专书
。
这些故事
在南方
、
北方同样流行
。
元杂剧中有许多以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为 内容的剧本
,
为 《三
国演义》
、
《水浒传 》长篇章回小说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
元 时
,
有讲史话本刊刻流传
。
《三国志 平话 》
、
( (大宋宣和遗事》等
,
已成为可供阅读的作品
。
但都很粗糙简略
。
人
们期待着成熟的 文学作品产生
,
而罗贯 中就正是 适应 这一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作家
。
我 国戏曲
、
小说都经由民间演 唱到 文
,
人创作的发展 过程
。
随着封建社会中期以后
,
城市的繁荣
,
民间技 艺的 职业化
、
专门化
,
在无数 说 唱艺 人不断 加 工的 基础 上
,
元 明两
代先后 出现了重要的作家
,
经 过 他们的概 括综合
,
加工创作
,
开创 了文学史上戏曲
、
小
说繁荣发展的新 时代
。
元杂剧 的伟大奠基 人 关汉 卿
;
曾被誉为
“
南戏之祖
”
的高则诚
;
《三 国演义 》和 《水浒传 》的 编著者 罗贯中以及
“
三 言
”
的编 著者冯梦龙等
,
都是这样
的代表人物
。
不过 由于他们生 活道路不同
,
所处的 时代不 同
,
每个人 的 艺术修养不同
,
所以贡献也各不 相等
。
罗贯中正是在说话 的 基础上
,
特别是在讲史的基础 上
,
把章回小说
这 一 文学形 式推 向 成熟 阶段
。
他 在 中 国文学 史上的功绩是应该得到充 分重视的
。
大
-
为
(
_
七接58页)于是
,
屈原 把殷纷
的残暴
,
和文正
、
武王的仁圣
,
对比起来
描述
,
说明纷的灭亡
,
是殊戮忠良
,
而文
王
、
武王的胜利
,
是放于不拘一 格
,
任用出
身微贱的吕尚
。
所以屈原 意味 深长地 总结
道
:
“
皇天集命
,
惟何戒之
!
受礼 天下
,
又使 至代之
?
”
成败的关键
,
在于有 德
于 民
,
不是天命所 能决 定 的
。
后视
、
文王
、
武王
,
都不过是能为民除害兴 利 的人
,
并
不 是神
,
他们开创周朝
,
也是经过艰难困
苦的
。
所以这 几章 诗
,
饱含着屈原 的激愤
感 情
,
体现着屈原 的鲜明爱憎
,
语 调的变
化 也就 较大
,
有时夸张歌颂
,
有时讽刺鞭
答
,
有时 叙事说理
,
有时短 语抒情
,
写得
非 常形象生 动
,
能 够打 动读者的心灵
,
使
人 受到富有美 感的 理性 教育
。
以上
,
就是《天 向 》神话传 说 的几个
突出特点
,
使《天向》和其他 记载古代神
话传说的书籍有了木质的不 同
,
它是 晶莹
的艺术珍品
,
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
专
减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