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锦成为全国流通的热销商品。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诸葛亮恢复了“锦官”,专职管理蜀锦的生产和调拨。成都当时“技巧之家,百家离房,机杼相和”,蜀锦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蜀国支付战事的重要财源。诸葛亮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直到蜀亡,国库尚有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织锦业之繁盛可见一斑。
民国修《华阳县志》载,“李膺《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华阳国志》:‘夷里桥南岸,道西有城,故锦官也。濯锦鲜明,命曰锦里。’《水经注》:‘夷里桥道西,故锦官也。言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它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也。’”又说“杜工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此乃诗人隶事之词,非考古之实。抑或工部时锦官城遗址尚在,而丞相祠堂正当笮桥东流江南岸,与锦官城相近则亦未可知也。”据此,唐代时锦官城遗址可能还在,其具体位置在当时之“流江南岸”,即今锦江南岸一带,距离武侯祠不远之处。
刘备及其后人的遗迹
刘备在成都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几年,刘禅则在成都度过了40年左右。有关刘备及其后人的遗迹原本不少,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古迹已不见踪影了,但古迹名称仍然深深地扎在成都人的心中。千百年过去,这些名称保留了当年三国英雄的史迹以及老百姓丰富的口碑传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比如双流牧马山,传说是刘备跑马的地方,现有跑马埂遗址;龙潭寺,传说是刘禅的洗马池;安乐寺,相传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有关,其地在原人民商场一带;凤凰山,原名学射山,相传是刘禅在这里习武射箭的场所。此外,金堂县云顶山亦有刘禅读书台遗址,相传为刘禅为太子时读书之处。
昭烈庙(先主祠) 位于刘备墓东侧。南朝刘宋时,扩建刘备墓旁边的原庙,人称刘备庙,又叫先主庙、汉昭烈庙。《太平寰宇记》载:“先主祠在(成都)府南八里,惠陵东七十步。齐高帝梦益州有天子卤簿,诏刺史傅覃修立而卑小。故相国李回在镇更改,置守陵户,四时祭祀。”
唐宋时,昭烈庙与武侯祠并列,是成都一大名胜。诗人杜甫、岑参等均到此拜祭。明代初年,蜀王朱椿认为昭烈庙、墓旁建有武侯祠不合君臣礼制,下令毁武侯祠,迁诸葛武侯像入昭烈庙。明末大乱,昭烈庙被焚。
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宋可发等人的主持下,为了兼顾君臣之礼,在旧址上重修祠庙时改建成君臣合庙,即一庙两殿,前殿称刘备殿,后殿叫武侯祠,形成今日所见大致规模。
大门门额上挂匾,书“汉昭烈庙”。刘备塑像鎏金,端坐前殿中央,头戴冕冠,双手捧玉圭,宽面大耳,慈祥和善。左角是其孙子北地王刘谌的塑像,他因不堪忍受丧国屈辱,以身殉国。东偏殿祭关羽及其子关兴、关平,部将赵累、周仓。关公一身帝王装束,旁立青龙偃月刀。西偏殿有张飞塑像,其像黑面豹眼,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张飞的性格。其子张苞、孙张遵守立两旁。
刘备殿两侧是文武两廊。东廊以文臣为主,他们宽衣博带,神情凝重。文臣以“凤雏”庞统率先,有费祎、蒋琬、马良、董和等,共14人。西廊以武将为主,他们铠甲裹身,魁伟雄壮。武将以“常胜将军”赵云为首,有马超、姜维、黄忠、廖化等,也是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