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8
让施暴者所使用的暴力手段完全覆盖最终的目的。在这种时候,暴力一旦
成为双方的自我表达的手段,整个社会就面临完全的失控了。这就是我们
说的"乱世"。当社会失去道德和良心成为一个大的角斗场的时候,暴力就
开始迅速地自我复制,迅速地开始蔓延和传播,中国人就是这样蹒跚在三
国大战的道路上,这是一条空前惨烈的战争兼并之路。显然,《三国演义》
在这样的"三国无义战"的人间残剧中采取"帝蜀寇魏"的或褒或贬的态度, 是
完全错误的。
还要讨论一下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在谈到
《三国演义》时,很多学者,包括很多中国的政治家特别喜欢说到这个问
题,首先我必须承认,这些话从道理上说都是对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我
们也确实看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许多例子, 但
是,我要说的是,这样的话不适宜用来解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无
义战"!我们设想一下就可以知道,一块土地上有多股军阀,今天你来抢一
下,明天他来抢一下,最遭殃的是谁呢?老百姓。结果,后来有一股最有
实力的也是最凶残的军阀,他把其他的军阀都打跑了,于是他和老百姓说:
以后,你们不会被其他军阀搜刮了,所有的保护费统统交给我。这个时候,
这个得了天下的军阀,他为了得到更大的回报,他当然希望这块土地上经
济发展。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谁都知道,杀鸡取卵是最愚蠢的,他当然
希望老百姓能够安定。再进一步,当这个军阀有了进一步的实力以后,他
不满足于做小地方的统治者,他要打天下,要打江山、坐江山。这个时候
他就要找一面旗帜, 比如说"耕者有其田", 比如说"闯王来了不纳粮"。 然后,
把他原来的彼此之间的争夺、掠夺和倾轧的真面目弄一个道德的旗帜包装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