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3
吸收传统文化。我认为后一种才达到了普及的目的。不要说到普及就忘记
了学术本身,也忘记了普及的目的。不要只看到媒体的强大,好,都去加
入一份。
新民周刊:若有所指?您觉得易中天先生属于哪一种?
沈伯俊:我历来以宽厚待人,属于“温和派”;去年与易中天先生见
过两次,有过简短交谈,本不想陷入争议旋涡。但您“苦苦相逼”,我若
再缄口,反倒有刻意回避之嫌了。
自 2006 年初易中天先生开始在央视品《三国》以来,经常有师友、学
生和《三国》爱好者征索我的评价。2006 年国庆期间,我到济南开会,遇
见 “新浪网” 的一位编辑, 他一再动员我开博客, 就是想让我与易先生 PK。
我只想自己踏踏实实地研究, 以自己的风格评说 《三国》 , 不愿搞什么 PK,
婉言谢绝了。此后,仍不断有人询问动员,简直势不可挡……
首先, 我觉得易中天先生的成功是不容否定的, 他是严肃的, 为品 《三
国》做了认真准备;其次,他的表达是生动的,最大的成功是以“杂家”
的功夫,视野开阔地切入《三国》。相比而言,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认
为他的文章更有深度,高于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他善于掌握受众心理,语言比较新鲜生动,因而产生了良好的
接受效果。
但是,他的缺陷也不容否认——
一,他的历史观很有问题,过分推崇、强化权谋在历史上的作用。这
一点如不注意,危害很大,对青少年尤其如此。我上面说过,和“道”相
比,“术”是层次较低的东西,“阴术”伤人,自古上不得台面,为什么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