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
来,必足以达。 ”作者理解史书有误,因而写出“望横门邸阁而走”这样的
不通之句(横门系长安西北之门,邸阁为粮库)和“某却从东方而来”这
样的含混之句( 《三国志》本意指: “等魏军在东方集聚,尚需二十多天” ) 。
第107回写司马懿发动政变,桓范劝曹爽奉魏主曹芳到许昌,调外兵讨
伐司马懿,并说: “大司马之印,某将在此。 ”此句明显不合情理,因为当
时无人任大司马;即使有,其印也不会由桓范掌管。查《三国志·魏书·曹
爽传》注引《魏略》 ,原文为: “大司农印章在我身” (桓范时任大司农,凭
印章可以调发粮草) 。作者抄错一字,因而致误。第120回写晋军伐吴,
面对吴国在长江设置的铁索铁锥, “遂造大筏数十方” 。查《晋书·王濬传》
云: “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 。 《演义》作者抄录不全,导致文意残缺。
这类问题,还有一些。这与艺术虚构、艺术描写无关,不是作者有意所为,
而是一时不察而造成的“技术性错误” 。
3.由于考虑不周或一时粗心而致误。例如:第36回说诸葛亮之父
“字子贡” ,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当作“字君贡” ,作者因“君
子”连文而将“君贡”误为“子贡” 。第48回写曹操横槊赋诗时说: “昔
日乔公与吾至契, 吾知其二女皆有国色。 后不料为孙策、 周瑜所娶。 ” 其实,
与曹操交厚者乃桥玄(109—184) ,字公祖,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人,曾任太尉,第1回已写到;而乔公(本作“桥公” , 《演义》中的乔国
老)乃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年代比桥玄晚几十年。作者将二者混
为一谈,因而致误。稍加推算就可知道,桥玄比曹操年长四十六岁,如有
女儿,至少与曹操年龄相当,甚至可能比曹操大若干岁,赤壁大战时(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