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再谈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0 次评价)900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5 有时,毛本发现了底本中的“技术性错误” ,但却未能解决,有时甚至还造 成新的错误。例如: 《演义》写曹操杀害董贵妃(据《后汉书·后纪》 ,当 作“董贵人” ) ,嘉靖本、 “李卓吾评本”都说明董贵人“乃董承亲女” ,与 史实吻合;毛本却说她“乃董承之妹” ,大误。这是因为毛宗岗误解了《三 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一语,以为“舅”即后 世所谓“舅子” (妻子的兄弟) 。其实,裴松之特地为此加了一句按语: “董 承, 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 于献帝为丈人。 盖古无丈人之名, 故谓之舅也。 ” 话说得非常明白:董承乃汉献帝的丈人(岳父) 。这与《后汉书·后纪》关 于董贵人系董承之女的记载完全一致。毛宗岗自以为是,反倒错了。第8 2回写刘备伐吴,孙权命孙桓、朱然为左右都督,率领五万水陆军队抵御; 接着写“孙桓引二万五千军马,屯于宜都界口” ,而对朱然和另外二万五千 军队却没有交代,与上下文脱榫。对照嘉靖本第164回,原来是这样: “朱然引二万五千水军,于大江之中结营;孙桓引二万五千马军,宜都界 口下寨。 ”这既紧承上文,又与下文朱然听知孙桓损兵折将,打算救援相照 应。 “李卓吾评本”与此相同。毛本漏掉前一分句,导致文意缺损,不能不 算一个“技术性错误” 。传抄之误加上刊刻之误,在全书的“技术性错误” 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上面所作的种种分析,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技术性错误”的来源, 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系统而深入。至于许多具体的“技术性错误” ,已 经难以分清究竟是来自成书过程之误,还是来自作者本人之误,抑或是来 自传抄、刊刻之误。如“别郡司马”当作“别部司马” (第2回) , “范康” 当作“苑康” (第6回) , “李别”当作“李利” (第10回) , “然后移兵向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8-18 07:43 , Processed in 0.5170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