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再谈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几个问题
(0 次评价)901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8 本史上的新里程碑” 。著名学者丘振声指出: “沈本辨伪匡误,嘉惠读者, 功在千秋。 ”②著名老专家朱一玄写道: “版本研究,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基 础。几种《三国》整理本陆续问世,无疑是把《三国演义》研究推到了一 个新阶段。 ”青年学者关四平强调: “沈伯俊在《三国演义》研究空前兴盛 之时做此前无古人的校理工作,适逢其时,十分必要。 ” “沈伯俊的校理工 作,从学术理论角度考察,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经得起反复推敲和时间 检验。 ”③著名学者俞汝捷郑重表示: “今后我再引用《三国演义》时,当 采用《校理本三国演义》 。 ”日本著名学者、 《三国演义》日文版翻译者立间 祥介教授也表示:沈本《三国演义》的“注释也很周到,远远超过了迄今 为止的诸种注释。今后我也打算参考您的注释,重新修改一下日文版《三 国演义》 。 ”同时,我的主张也得到广大读者的理解和支持。 不过,至今仍有一些人对重新校理《三国演义》心存疑虑,有的人甚 至认为重新校理是“用历史衡量文学” 。这主要是由于三个不了解:一是对 《三国演义》中的“技术性错误”的性质和来源缺乏了解,二是对我和其 他学者有关重新校理的理论阐述缺乏了解,三是对重新校理的原则和方法 缺乏了解。对此,除了上面的论述之外,我想再强调几点: 第一,所谓“用历史衡量文学” ,如果是指文艺批评的标准,那么, “历 史的标准”本来就是文艺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应当坚持;如果是指用具 体史实来约束艺术虚构,那么,这种提法本身就含混不清,需要加以辨析。 诚然,文学和历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文学家有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出 自己的审美判断,有权(而且必须)进行适当的艺术虚构;不应当时时处 处用历史来规范文学,使文学成为历史的附庸。然而,这绝不是说,文学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8-20 21:37 , Processed in 0.9035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