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0
自毛本《三国演义》问世后,三百多年来,还没有人对《三国》版本
作过全面、细致的整理,更没有人对其中的“技术性错误”作过彻底的清
理。可以说,重新校理《三国演义》是一种非常艰巨的、新的开拓。在吸
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恰当的校理原则和方法是尤其重要的。
(一)确立正确的校理原则
1.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上文所引的《重新校理〈三国演义〉的
几个问题》中的几段话,已经作了说明。这样,就从宏观上严格分清了“艺
术虚构”与“技术性错误”这两个不同的学术概念,把校理重点集中于校
正“技术性错误”上,从而在理论上牢牢站稳了脚跟。
2.充分尊重作者的艺术构思。重新校理只是为了消除那些不应发生
的、与作者创作意图无关的“技术性错误” ,只是一种技术上的校正,而不
是代替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取舍和艺术上的修改。因此,必须严格遵循作者
原有的思路和作品自身的情节发展过程,予以谨慎、细致的处理。凡作者
有意虚构之处,一律不作改动。这包括:
(1)人物。书中虚构的人物,如貂蝉、吴国太等,各有其艺术作用,
不存在校正的问题。对某些人物的身份,作者有意作了调整,这不属“技
术性错误” ,亦不列入校理范围。
(2)情节。书中情节,多含虚构成分,有的纯系虚构,不论其思想
倾向和艺术得失如何,均尊重作者原意,不作改动。
(3)职官。书中某些职官,虽不准确,但事出有因,且已深入人心,
姑不改动,而只加注说明。
(4)名物。书中所写兵器、服饰等,多有与史不合者,亦仍其旧。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