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6
的相关著作及论文。而中林史朗、渡边义浩合编的《三国志研究要览》(新
人物往来社 1996 年版),则是文史的综合目录。
沈伯俊:对于研究文献目录的整理编纂,我多年来一直比较重视。在
《三国演义研究集》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3 年版)、《三国演义学刊》
第一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二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 1986 年版)、 《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 1989 年版)中,先后收入了我
逐年分类编排的《 〈三国演义〉研究论著索引》 。中川谕、上田望二位合编
的《 〈三国志演义〉研究文献目录稿》 ,吸收了我这些索引的大部分内容。
而我后来进一步充实 《 〈三国演义〉 研究论著索引》 时, 也参考了他们的 《目
录稿》 。这一点,可算中、日学者的一次值得纪念的交流吧。
二、特点、问题与不足
沈伯俊:综观中国的《三国演义》研究,可以看到这样几个突出的特
点:第一,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例如:郑铁
生的《 〈三国演义〉叙事艺术》(新华出版社 2000 年版)是国内第一部从叙事
学角度研究《三国演义》的专著,它运用叙事学的基本理论,从《三国演
义》整体艺术特色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演义》的叙事结构、人物叙事、
战争叙事和罗贯中艺术创造的总体特征,表现了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邱岭
的《楠木正成与诸葛亮——兼考〈三国志通俗演义〉之成书年代》(载《 〈三
国演义〉与罗贯中》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一文,将日本战
争题材文学的代表作《太平记》与《三国演义》进行比较,特别是有关“三
顾茅庐”和“死诸葛走活仲达”这两个故事的对照比较,指出: “ 《太平记》
中的三国故事只能借自《三国志通俗演义》 ,而不可能来自《新全相三国志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