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中国和日本:《三国演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0 次评价)984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0 一、高度重视对资料的全面占有。例如您和中川谕、上田望对《三国》版 本的掌握。中川谕通过不同版本的文字比较,认为黄正甫本属于二十卷简 本系统,其文字是由删略繁本而成;既然如此,黄正甫本就绝不是最早的 《三国》版本。他还发现了能够证明黄正甫活跃在万历末年前后的有力证 据——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的《兴贤日记故事》 。该书卷首题署为“洪都詹应 用竹校正/书林黄正甫绣梓” ,木记则写明“万历辛亥孟夏月/书林黄正甫绣 梓” 。 “万历辛亥”即万历三十九年(1611),可见黄正甫活跃于万历末年。而 黄正甫本序文所署“癸亥”即天启三年(1623),因此,它应该刊行于天启三 年(沈伯俊: 《第二届中国古典小说数字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三国演义〉版 本研讨会综述》 ,载《明清小说研究》2003 年第 4 期):二、观察细密。例 如您发现嘉靖壬午本中一个重要的、以往一直被忽略的现象——“圈发” 问题。所谓“圈发” ,是指用圈点的方式表示字的声调。嘉靖壬午本中某些 字有圈发,而《永乐大典》也多有圈发,明代宫廷出版的所谓内府本中, 几乎都有圈发。据此, “似乎可以初步肯定嘉靖本是内府本。 ”这一点对中 国学者很有启发,我在《第二届中国古典小说数字化研讨会暨第二届〈三 国演义〉版本研讨会综述》中特别作了介绍。三、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例 如:您的《关羽的儿子与孙悟空》 、大冢秀高教授的《关羽与刘渊——关羽 形象的形成过程》 、上田望博士的《明代通俗文艺中的三国故事——以〈风 月锦囊〉所选〈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为线索》 ,都善于从通俗文 艺作品中发掘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和人物形象的渊源。 这种严谨细致的学风, 很值得我们中国学者学习。 金文京:日本学者以往对《三国演义》虽有不少贡献,但日本研究《三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8-19 16:05 , Processed in 1.08476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