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不倦,有古代长者之遗风。2011 年 7 月,笔者邀请沈伯俊先生担任《孙
子兵法与谋略学教程》 (32)一书的学术顾问,先生慷慨应许,大力支持,
使弟子备受鼓舞,希望在我国当代谋略学和《三国演义》研究之间架起一
座新的桥梁。
我国的《三国演义》研究在沈伯俊先生毕生努力下,该领域已有深厚
的学术积淀。 我相信年轻学者们沿着沈先生开拓之路继续前进,《三国演义》
的研究领域定当鲜花盛开,成果丰硕。
注释:
(1)转引自刘勇强于 2002 年 7 月 23 日致沈伯俊的信。
(2)转引自刘上生于 2002 年 9 月 5 日致沈伯俊的信。
(3)沈伯俊《校理本三国演义》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年 2
月。
(4)沈伯俊《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年 8 月。
(5)沈伯俊《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 ,石家庄:花山
文艺出版社,1993 年 5 月。
(6)沈伯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 ,成都:巴蜀书社,
1993 年 11 月。
(7)沈伯俊《<三国演义>评点本》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年
4 月。
(8)陈辽《真实性·学术性·科学性——评沈伯俊〈三国演义〉校理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