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2
“关羽崇拜”中象征的“孝”与“义”
金庸:中国各地到处都有关帝庙,洛阳附近的关帝庙规模很大,当年
我见到之后印象很深。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个人
勇力不过和张飞、赵云、马超差不多,曹操部下的勇将张辽、徐晃、许褚
等等大概和关羽都可打成平手。吕布当然强过他。说到用兵打仗,关羽肯
定不及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吕蒙、陆逊、羊祜、陆抗、赵云、
张辽。关羽受后人尊崇,全靠《三国演义》夸张了他的重义。中国人民间
最重视的道德,第一是孝,第二就是义。一部小说把一名武将捧成了神,
不但由于小说的魅力,也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性格。
池田:确实,强调“孝”与“义”是十分明显的,另外,吉川的《三
国志》开场之际曾特地强调刘备乃一名孝子,证明“孝”的道德分量是十
分之重的。说到“义”的话,以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金兰兄弟“桃园
结义”为始,全书贯穿了这种“道德”观。中国人的正义、仁义、忠义、
恩义、信义、道义、情义、大义等等,都是并列的,每一种都是带着人伦
香气的漂亮名词。由此而考虑, “义”是应该被理解为人所应该踏步向前的
正道,是人与社会之间不可欠缺的一种秩序感觉,且应以此为基点。以前
汤恩比博士在眺望未来的“统一的世界”时,他十分注意有着二千年以上
统治着广阔版图的中国民族的统治经验、统治感觉。他认为以“义”作为
代表性的观念,是中国独特的秩序感觉的背景。当然,不能忘记那种秩序
感觉,一旦有哪一步错了就会有使社会凝固和窒息的危险性的。鲁迅在向
“礼教” ,亦即儒家道德战斗时曾指出,秦始皇、曹操等,说到底就是对那
种秩序感觉的异端者,他高度评价他们为划时代的改革者。鲁迅对中国民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