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5
后却如卸磨杀驴般将他们予以清除。围绕着权力与“民众的力量” ,这个不
断变化的悲剧就这样打上句号了吗?这是我们在读《水浒传》时,户田先
生特地指出的一点,我亦打算以此题目作为我的人生一个经验。
《水浒》的英雄为什么选择“招安”
金庸:毛泽东主席当年狠批宋江的“投降主义” ,认为《水浒》是一部
坏书。我个人以为,在北宋年间, 《水浒》英雄向朝廷投降,恐怕是最自然
的结局,除非众英雄战斗到底,像黑旋风李逵所说的那样,推倒了朝廷上
穿黄袍的皇帝,让宋江哥哥去坐龙廷。但事实上,梁山泊只杀贪官而没有
谋反,宋江也没有想做皇帝的野心。他题的反诗中说, “他日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也只是要对皇帝和贪官污吏大杀一阵。
池田:如用毛泽东思想的根源“造反有理” 、 “不断革命”的观点来看,
《水浒传》的豪杰们受朝廷招安,也许是对既有的秩序和体制的屈服。但
是,持续不断的“造反有理”造成的结果是混乱,是恐怖,是人心的荒废
和社会的停滞。“造反有理” 与无政府主义正是表里一体。 无政府主义的 “黄
金定律”正是“自由”吧?但是,这种“自由”是怪论,是必须予以注意
的那种纠缠极端凶暴的邪论。那种以追求“自由”而引发的运动,就是导
致其结果会招致“独裁” 、 “专制”的“自由的邪论” 。看看近代的历史,无
政府主义的狂热风暴,一定被恐怖政治和强权政治作为手段加以利用。
金庸: “造反有理” ,要看造反的对象是谁。对暴虐的奴录主、封建统
治者、外族侵略者、帝国主义者造反,当然是有理的,但革命秩序既已建
立,就不能对之造反了,只能要求改进,使得革命秩序更加巩固稳定。永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