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军事思想 十题217
畏懦者斩
;
十四
、
士卒逃 归者斩
;
十五
、
士卒逃归后
,
一 天之内家人不将其执捕并告官者
,
与
逃 归者同罪
;
十六
、
临战兵弩不可离阵
,
离阵
,
伍长什长不举发
,
与同罪
(斩)
。
(参见《通
典》卷
149)
在《船战令》中规定
:“雷鼓一通
,
吏士 皆严
。
再通
,
什伍皆就船
,
整持稽掉
,
战士各持
兵器就船
,
各当其所
。
幢蟠旗鼓
,
各随将 所载船
。
鼓三通鸣
,
大 小战船以次发
,
左不得至右
,
右不得至左
,
前后 不得 易处
。
违令者斩
。”
(《通 典》卷149 )
动辄斩杀
,
可见曹操军纪之严
、
军令之厉和军法之酷
。
他作了这 样的规定
,
便这样去要
求部属
,
每当看到部属军容严整
,
便喜形于色
。
曹操征张 绣
,
兵败军乱
,
只有于禁所将数百
人
,
且战且走
,
虽有死伤不相离
,“
虏追稍缓
,
禁徐整行队
,
鸣鼓而 还
。”
既至
,
先立营垒
,
然
后 凿堑安营
,
一切停当后 才入渴曹操
。
曹操大喜
,
称于禁
“
虽古名将
,
何以加之
”,
因录禁前
后功封益寿亭侯
。
竞 州刺史裴潜随征关羽
,
曹操叹其军阵齐整
,
特加赏赐
。
他甚 至见到 敌方
军阵齐整也表示出羡慕叹服之情
。
比如建安十八年(公元
21 3
年)
正 月
,
曹操 进军濡须
口
,
孙
权率众抵 御
,
相守月余
,
曹操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齐肃
,
不禁感叹说
:“生 子当
如孙仲谋!
”
六
、
兵无常形
,
尚奇而贵诈
曹操注
《孙子》说
:“兵无
常形
,
以诡诈为道
。
”
(《孙子
·
计篇》注)又说
:“兵无常势
,
盈 缩随敌
。
”
(《孙子
·
虚 实篇》注)
“兵无常势
,
水无常形
,
临敌变化
,
不可先 传也
。
故料敌
在心
,
察机在 目也
。
”
(《孙子
,
计篇》注)
可见
,
他已深得
《孙子》
“
兵者
,
诡道
”
之义
。
事实证明
,
曹操用兵的确颇知而 且善于临敌制宜
。
他主张
“
因敌而制胜
”
(《孙子
·
军事
篇》注)
,
倡导
“制
由权也
,
权因事制也
”
(《孙子
·
计篇》注)
,
把
“
在利思害
,
在害思利
,
当难行权
’少 ,
以及
“既参
于利
,
亦计于害
”
(《孙子
·
九 变篇》注)等诸多原 则运 用到战争实
践中
。
曹操一生多征战
,
处 处表露着尚奇贵诈之道
。
尚奇贵诈也是曹操的重要军事主 张
。
固然
,
曹操 虽然也有战争的失误
,
甚至是 重大的失误
,
但这并不说明其尚奇贵诈之非
,
而
只能说明其策略运用 上尚有缺陷
。
实际上
,
更多的战争实例 倒是证明了他尚奇 用诈的成功
。
他
不仅能够在一次战争中有效地运用一种诡诈之道
,
也可以在一次战争中综 合运 用 多种策略
。
比
如
,
建安十六年
,
曹操西 征马超
,
几乎是步步 用计
、
处处 施诈
,
而且 大都取得了成 功
。
曹操
很欣赏 自己的战术
,
所以当诸将问其为什么这样用兵 时
,
他 不无 自豪地说
:“兵 之变化
,
固非
一道也
。
”
曹操屡屡得手 的诡计之道有哪紫呢?
1
、
出敌不意
。
攻敌不备
,
出敌不意
,
出奇制胜
,
是曹操最为常用的战术
。
曹操在注
《孙子》时说到两
种情况
,
一是攻敌所必爱
,
出敌所必趋犷这是为了调动敌人
“
不得不相救
”;
二是出敌所不趋
,
趋敌所不意
,
这是
“
使敌不得相往而救之
”
。
建安十二年
(公元
20 7
年)
,
曹操北击乌桓的战
例
,
常为历代兵 家所称
。
据载
,
曹操 征乌桓时相当艰巨
,
他从 郭嘉
、
田畴之议
,
“
留轴重
,
轻
兵兼道以出
”,
越险而进
,
因敌无备
,
密出乌龙塞
,
直至单于庭
,
终于 取得胜利
,
斩蹋顿及名
王以下
,
胡
、
汉降者二十余万
。
建安五年
(公 元
20 0
年)
,
官渡决战 之前
,
袁绍遣将颜良攻东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