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j4
社会 科学战线
·
1 997
年
6
期
·
军事学研咒
既难要
,
将失本据
。
而或 建二策
,
以亡为存
,
以祸为福
,
谋殊功异
,
臣所不及
。
是故先
帝贵指纵之功
,
薄搏获之 赏
;
古人尚帷惺之规
,
下攻拔 之力
。
原其绩效
,
足享 高爵
,
而
海 内未喻其状
,
所受不件其功
,
臣诚惜之
。
乞重平 议
,
增畴户 邑( 《后汉书
·
荀或 传} ) )
。
此表很值得重视
。
因为曹操在这里把他的思想推向极致
,
不仅正 面论述谋臣的功劳
,
而
且
.
为奖赏谋臣竟能从另一角度 提 出假设
,
以认识谋臣的重 要
;
如果不用荀或之谋
,
退军官渡
,
必然
“
有必败之形
,
无 一捷之势
”;
如果委弃充
、
豫
,
南征刘表
,
则会
“
利既难要
,
将失本
据
”
。
因而他强调荀或所建二策是
“以亡 为存
,
以祸为福
,
谋殊功异
,
臣所不及
”
,
并进而证
明
“先
帝贵指纵之功
,
薄搏获之赏
;
古人 尚帷握之规
,
下攻拔之力
”
的正确
。
这是两个典故
,
前者 指的是 刘邦既 定夭下
,
论功行赏
,
以萧何功 劳最大
,
武臣不服
,
皆说
:“
臣等身披 坚执锐
,
多者百余战
,
少者数十合
,
攻城略地
,
大小各有差
。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
,
徒持文墨议论
,
不战顾反 居臣等上
,
何也?
”
刘邦举了打猎的故事比喻说
:“
夫猎
,
追杀兽兔者狗也
,
而发踪
指示兽 处者人也
。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
,
功狗也
。
至如萧何
,
发踪指示
,
功人也
。
”
(《史记
·
萧相 国世家) ) )把 武臣称为有功 之狗
,
把谋臣称为有功之人
,
殊为深 刻之至
。
后者指的是 刘
邦封功臣
,
张 良
“未
尝有战斗功
”,
刘邦则盛赞说
,
“运筹策帷
帐之中
,
决胜千 里之外
,
子房
功也
。”
(《史记
·
留侯世家) } )萧何
、
张 良皆因非野战之功而分别封为郴侯
、
留侯
。
曹操重谋臣之封 还表现在对待田畴等人身上
。
建安十二年
(公元20 7
年)
,
曹操征乌桓
,
田畴献计出乌龙塞
,
出敌 不意
,
奔袭乌桓
,
一举成功
。
曹操表封田畴亭侯
,
食邑五 百
。
田畴
恳辞
,
“出 入三载
,
历年未 赐
”
。
曹操认为
,
“此 为成一人之高
,
甚违王典
,
失之多矣
。”
虽然
最后允许田畴不受封
,
但 所表现 出的重谋臣之封 的精神却是始 终一贯 的
。
3
、
恩隆后嗣
。
曹操封赏
,
恩隆后 嗣
,
又当是他的特别用 心之一
。
他在《请追增郭嘉封邑表》中讲述 了
他
“
褒忠 宠贤
,
未必当身
”
的观 点
。
表称
.:
臣 闻褒忠宠贤
,
未必当身
,
念功惟绩
,,
巴隆后 嗣
。
是以楚宗孙叔效
,
显封厥子
,
岑
彭既没
,
爵及支 谊
。
诚贤君殷勤于清良
,
圣祖 敦笃于明勋也
。
故军祭酒消阳亭侯领川郭
嘉
,
立身著行
,
称茂 乡邦
,
与臣参事
,
尽节为国
。
忠良渊淑
,
体通性达
。
每 有大议
,
发
言盈庭
,
执中处 理
,
动无遗策
。
自在军旅
,
十有余年
,
行同漪 乘
,
坐共怪 席
。
东禽吕布
,
西取睦固
;
新哀谭 之首
,
平朔土之众
。
逾 越险塞
,
荡定鸟九
;
震威辽东
,
以袅哀尚
。
虽
假天威
,
易为指魔
;
至于临故
,
发扬誓 命
,
凶逆 克珍
,
勋实由嘉
。
臣今
日所以免庚
,
嘉
与其功
。
方将表显
,
使赏足以报效
,
薄命夭琐
,
不终美志
。
上为陛下悼 惜 良臣
,
下自毒
恨丧失奇佐
。
昔 霍去病早死
,
孝武为之咨暖
;
祭遵不究功业
,
世 祖望框 悲愉
。
仁恩 降下
,
念发五 内
。
今嘉陨命
,
诚足怜伤
。
宜追赠 加封
,
并前千户
;
褒亡为存
,
厚往劝来也
。
(严
可均拼校《全三国文》卷l )
郭嘉是曹操最为信赖的谋士
,
特别是在战胜袁绍父子的谋划中起了重要作用
,
为统一北
方作 出了重 大贡献
,
不幸病死 平定乌桓 的归途 中
,
年仅 三十八岁
。
曹操曾说
,
“唯奉 孝
(郭嘉
字奉孝)为能知孤 意
。”
(《三国志
·
魏书
·
郭嘉 传》)因 而对于失 去郭嘉
,
甚 为悲痛
。
他在 表
文 中全面概 述了郭嘉 的 为人
、
多谋
、
战功
。
他本有
“使
赏足以报效
”
之 想
,
因而追增郭嘉 封
邑八百户
,
并前千 户
,
同时赠溢 贞侯
。
人已死 了
,
为什度还要追赠加封呢?
仅仅是为 了
“念
功惟绩
,
恩隆后嗣
”
吗?当然不是
,
曹操在其表文的最后点出了问题的本质
:“褒亡 为存,
厚
打分:
0 星